会见现场。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摄
中新网北京11月8日电(记者 刘羡 李越)全国政协副主席、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8日下午在北京会见了中新社社长陈陆军一行。
梁振英感谢中新社对香港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报道。他说,二十大报告指出,支持香港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在解读二十大精神和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上,新闻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。希望中新社对香港讲好内地故事,对内地讲好香港故事,对外讲好中国故事。
陈陆军表示,中新社愿意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,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、促进内地和香港民心相通、对外讲好香港故事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。
中新社副总编辑兼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、融媒体中心主任兼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、港澳台部主任魏群等参加会见。(完)
新华全媒+·新春走基层丨当“找北”遇上极寒——“中国北极”热腾腾的“冷资源”****** 1月10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北字广场游玩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10日,在漠河市北极村,游客乘坐马拉爬犁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1月8日拍摄的漠河市北极村的清晨景象(无人机照片)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1月7日拍摄的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夜景(无人机照片)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内游玩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内游玩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滑雪场内体验滑雪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滑雪场内体验滑雪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漠河市北极村民宿经营者史瑞娟在打扫门前卫生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出站的游客在漠河火车站外拍照留念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内游玩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